
61 {{$t('次点击')}}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编程已经成为各个行业进行“互联网+”创新发展必备技术,并且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科技创新的必要基础,因此,计算机编程能力和编程思维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素养。在高等教育领域,更多专业都开设了Python等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课程,在基础教育中,Scratch图形化编程和机器人开发已经逐步加入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必修教程中。 为了解决编程教学中这些突出问题,有效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编程教学过程,本课程设计了基于Scratch图形化编程和Python语言编程的双解对照教学法,帮助没有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基础的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通过Scratch图形化编程,快速掌握基本的编程思维和能力,从而能够继续进行Python等编程语言的学习。对于已经有计算机编程基础学生,本课程将引导学生用Python等编程语言实现Scratch图形化编程中的很多高级功能和深层次的编程思维,从而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思维水平。
思政目标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类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素质选修课,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分层次的,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的能力要求也不同。 培养学生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通过课程思政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参与科技创新的激情。
知识目标
作为课程的总体要求,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备基本的编程思维能力和实践开发能力,能够通过图形化编程或编程语言,开发自己设计的小游戏,并能够通过程序控制机器人和无人机的全自动运行。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专业、兴趣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达到专创融合的培养目标。
能力目标
作为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特别是文科的学生,要求能够熟练掌握Scratch图形化的编程工具,并能够理解简单的Python编程语言语法。作为计算机或软件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一些有计算机编程课程学习基础的理工专业学生,要求能够对照Scratch图形化编程工具实现的高级和复杂功能,运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类似的功能。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宏观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紧扣时代发展,保持知识更新,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思政融合点1
选取章节:第1章第1节
思政结合点: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
思政融合点2
选取章节:第2章第1节
思政结合点:科学思维,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