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t('次点击')}}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以丰富的应用实例,说明了如何运用经济学概念解释实际问题。在构思上考虑了学生对探讨和了解诸多宏观经济问题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课程所强调的短期波动和经济稳定政策,而是从当代宏观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了这些传统议题,同时还深入分析了诸如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贸易平衡和资金流动、劳动市场以及制定政策的机制和组织等其他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 主要目的是培养更好的国民,学习经济学以后,学生可以在读书看报时更好地理解各类新闻,在生活中更好地进行决策,在向下一代传达这些思维方式和洞察力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知识目标:运用宏观经济模型理解短期经济波动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掌握投资函数及IS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货币的需求函数及LM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理解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的各种因素,理解IS-LM模型分析。
能力目标:运用宏观经济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
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含义; 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学会运用IS―LM模型、AD-AS对财政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经济政策的效果。
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分析长期经济增长
熟练掌握索洛模型及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核算。
思政目标:从增长理论理解经济赶超
内生增长模型又包含两条具体的研究思路。第一条是罗默、卢卡斯等人用全经济范围的收益递增、技术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的思路,代表性模型有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巴罗模型等。第二条是用资本持续积累解释经济内生增长的思路,代表性模型是琼斯—真野模型、雷贝洛模型等。完全竞争条件下内生增长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完全竞争假设条件过于严格,限制了模型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二是完全竞争假设无法较好地描述技术商品的特性: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并使一些内生增长模型产生逻辑上的不一致。 从内生增长的发展逻辑看,经济增长最终需要走上高质量的以科技驱动的方式,这需要我们解决教育、科技、人才培养的诸多方面的问题,才能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
思政目标:理解宏观政策的效果和风险
IS曲线是从商品市场均衡要求,收入等于计划支出这一观点出发得到的,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相互关系的曲线。 LM曲线是从货币市场均衡要求,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这一观点出发得到的,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IS-LM模型是凯恩斯理论精髓的核心。 大多数的宏观经济政策都可以在此框架下进行分析,对每一次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作为经济学专业同学要培养熟练的经济学嗅觉,理解宏观审慎政策带来的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思政融合点1
选取章节:第3篇 第9.4节
思政结合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融合点2
选取章节:第4篇 第 12.2 节
思政结合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